数智威海|文登区拓展数字赋能新场景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

文章来源:威海改革
时间: 2025-08-07 10:02
点击次数:

近年来,文登区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新路径,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,加快生产生活方式、基层治理模式转型升级,推动农民生活更幸福、农业生产更高效、农村社会更稳定。2024年,全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村占比达61%,农村“三资”领域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12.9%,经验做法入选全省数字乡村创新发展案例。

推进数字民生新基建

为农民生活提供便利

借助数字化手段,打通民生服务末梢,推动公共服务从基础性、普惠性向智慧化、多元化转变。

一是升级数字基础设施。以获批全国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建设试点为契机,在光纤网络、5G基站实现村村全覆盖的基础上,一体打造“有线+无线+广播”数字服务体系,建设智慧广电云平台,升级可视化管理平台、全媒体信息站、公共WiFi等智慧广电公共服务设施,推动农村和城市“同网同速同服务”,打通信息进村入户“最后一米”。

二是拓展暖心服务场景。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,靶向拓展一批民生领域数字服务场景。围绕满足群众“家门口看病”需求,建设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中心信息平台,实现电子病历、居民健康档案、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互联互通,同时探索远程医疗协作模式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。围绕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途径,打造公共就业服务“智能超市”,利用大数据归集和人工智能精准匹配,汇集多渠道就业信息,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或扫描二维码,即可享受政策咨询、求职招聘、创业推介、职业指导、技能培训、补贴申领等“一站式”服务。

三是丰富融媒服务供给。统筹整合融媒体、宣传、广电等渠道资源,推动电视屏、手机屏、电脑屏、户外大屏等智能显示终端“四屏联动”,紧扣身边人身边事,集成名医下乡、招聘求职、文旅活动、政策解读等各类信息,打造“实干奋斗文登人”“我为家乡代言”等本土化特色短视频栏目,广受农村居民喜爱,今年以来已发布各类便民服务信息400多条、短视频1500多条,总浏览量达9000多万人次。

探索数字农业新路径

为乡村产业定向赋能

推动数字技术与西洋参、花饽饽等特色产业深度融合,进一步激发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。

一方面,智慧要素入田,提高农业生产率。建设西洋参标准化种植基地,集成打造智慧监测平台,深度融合地理信息系统与新型物联网技术,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、土壤墒情、酸碱度等影响产量、质量的核心因素,智能分析生成操作建议与调控方案,品质优良率由82%提升至98%,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,文登西洋参品牌价值达116亿元。搭建“河湖长制·数字河湖”信息管理系统,依托视频监控监测、卫星遥感监测以及无人机航摄监控,实时监测水文水情、气象等数据信息,及时提供水文预警、网格化降雨预报、涝灾预测等服务,有效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。

另一方面,数字应用进村,提升农产品价值。依托文登花饽饽协会、孵化产业园和文创产业基地,积极拓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,抱团打通短视频策划、直播带货、营销培训、仓储物流等环节,与抖音、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,对接“与辉同行”等网红带货渠道,实施“百名巾帼主播”培养项目,成功获评“山东电商产业带”,文登花饽饽生产制作单位发展到170多家,年产值突破5亿元,入选“好品山东”区域品牌。

构建数字治理新模式

为农村稳定保驾护航

以数字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,有效解决农村“三资”不透明、矛盾调解不及时、风险防控不到位等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
一是三资“一图总览”。绘制可视化村级“廉情地图”,覆盖全区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,将村级资产资源种类、分布位置、占地面积、使用状况等信息以地图形式直观展示,并接入阳光村务二维码平台,群众扫码即可查看,将资产资源公开从“线下”拓展到“掌上”,推动“三资”管理更加透明规范。

二是纠纷“一点就通”。开发“信易调”微信小程序,村民、村企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提交调解申请,对简单案件安排调解员线上直接调解,对疑难复杂案件由专业信调团队联合村干部、老党员上门调查调解,小程序上线两年来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73起。

三是监管“一路随行”。升级阳光村务平台,在阳光交易、阳光采购、阳光审批等七大板块基础上,构建智能预警体系,实时动态监测资金收支、资产合同、资源使用等关键信息,精准识别、自动预警财务记账进度滞后、集体租金逾期未收缴、资产租赁合同到期未续签等异常情形,提醒镇街核实处置,预警信息与处置结果同步推送至纪检监察部门,今年以来查处“三资”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64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