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数据助力实现惠民补贴
“无感认证”“免申即享”
为解决群众领取惠民补贴反复现场认证、提交纸质材料等问题,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现场核验、反复核验压力,市大数据局强化数据共享,优化“一人一档”,构建动态化、非现场核验机制,实现退役军人、残疾人、独生子女、高龄老人等53项惠民补贴“无感认证”“免申即享”,受益人群超过60万。
全量汇聚数据,形成“一人一档”。惠民补贴涉及领域广、部门多、系统分散。为将全领域惠民补贴全部纳入“无感认证”“免申即享”范围,市大数据局依托基层数据服务平台,对接3个国家部委、4个省直部门、9个市级部门的业务系统,整合汇聚人口户籍、医保社保等35类1340余万条基础数据,搭建以个人身份证为源点的“一人一档”,实现个人数据实时汇聚、动态更新,电子证照分类归集、实时调用,为惠民补贴发放、动态退出预警、政策自动匹配等便民服务场景提供数据支撑。
全面比对数据,实现“无感认证”。打造惠民补贴发放人员“一本账”,依托“一人一档”全量数据,建立人员信息动态核验、多部门补贴交叉比对“双核验机制”,全面比对人员数据,定期核验人员户籍、生存状态等特征数据,主动发现人员情况变动和重复发放补贴线索,依托基层数据服务平台,精准推送至所在区市、镇街管理员账号,方便基层工作人员动态更新补贴领取人员名单,构建“以数据比对为主、线上自助认证为辅、疑问信息实地核实”的资格认证体系,实现惠民补贴领取动态更新、精准发放。以80岁高龄老人补贴为例,过去需要老人或直系亲属携带身份证、户口本等材料,到户籍所在地的村(居)委填写申请表,审批通过后才能享受高龄津贴。现在通过共享公安户籍人口数据,每月平均发现并推送刚满80岁老人1900余人,基层人工核实后即纳入补贴发放范围。
全程自动核验,补贴“一键直达”。为最大程度方便群众领取惠民补贴,依托“爱山东”政务服务平台,打造“惠民补贴一键达”掌上服务专区,为每位“爱山东”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精准绘制“数字画像”,智能匹配88项惠民补贴政策,用户登录“惠民补贴一键达”专区可一键查看符合资格的补贴项目。同时,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补贴申领入口,打通无证明办事、电子证照、个人社保卡等系统,实现补贴申领信息自动填充、电子证照自动调用、实体证照免于提交、审批数据秒级核验、惠民补贴直达社保卡。
AI大模型提供智能化便民服务
今年以来,各部门聚焦高效便民、实用好用,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,持续打造一批智能化便民服务场景,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。
打造“一句话办事”政务服务智能体。市大数据局依托“爱山东”政务服务平台,深化AI大模型、语音识别等技术运用,打造全省首个“一句话办事”政务服务智能体,使“爱山东”政务服务平台具备智能答、精准导、互动办功能。群众打开“爱山东”政务服务平台,通过“问答即服务”的方式,实现说话可办事。目前,“一句话办事”已在公积金和医保查询、无犯罪记录证明开具等方面试点应用。
打造“AI+智能问答服务”。市大数据局集成DeepSeek、通义千问等多个AI大模型引擎,创新打造“小威智答”服务,将智能搜索与问答服务深度融合,优化问答知识23万条,为群众提供搜、问、导、办一体化服务,实现政策咨询“精准答”、办事指南“智能推”、复杂诉求“联动解”,今年以来累计搜索提问超46万次,“一次问清”率超92%。
打造“AI+智慧服务”。市人社局围绕工伤服务、招聘服务等高频服务事项,全面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,打造“AI+智慧服务”新模式。一是在全国首创工伤智慧服务新模式,构建工伤保险全量数据库,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,打造工伤认定、劳动能力鉴定、工伤康复、报销审核等“八位一体”智能系统,实现全链条、全场景智能辅助经办,准确率达90%以上。二是创新开发“AI简历助手”和“求职者智能筛选评价”应用场景,实现双向精准匹配,提升就业成功率。“AI简历助手”可提供简历结构优化与内容精炼、关键词优化与岗位匹配、数据量化与成就凸显、定制化修改建议等智能化服务。“求职者智能筛选评价”场景可实现快速初筛、多维度评分和生成智能评价报告。
打造“AI+律师服务”。市司法局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平台,引入法律专业知识库,推出“AI律师”服务,实现响应速度、解答精度和服务维度三大升级,为群众提供智能、便捷、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。
打造“AI+招生入学”。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建设智能招生问答系统,依托DeepSeek大模型的强大语义理解能力,提供迅速识别考生咨询意图,精准回复录取分数、专业介绍和校园文化等服务。
打造“AI+医疗健康”。市立医院建成覆盖诊疗全流程的AI赋能体系。在影像诊疗方面,实现头颈CTA诊断、冠心病诊断、肺结节筛查、胸部骨折检测、肝脏肿瘤评估等六大专科影像资料的AI辅助诊断。在门诊服务方面,基于大语言模型开发智能导诊系统,通过分析患者主要症状自动匹配就诊科室,为医生提供初步建议和优先级排序;开发预问诊系统,在患者正式就诊前采集病情信息,模拟医生问诊逻辑,生成标准化电子病历供医生参考;开发生成式电子病历系统,通过医患对话实时生成电子病历。在住院服务方面,通过大模型技术整合患者历史病历、检验检查数据,实现入院记录、首次病程等结构化病历的自动生成。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实时转录医患对话,自动生成查房记录并同步诊疗数据。在诊后服务方面,创新打造“AI+人工”协同服务模式,通过建立智能病种知识库,实现90%以上常见问题自动解答。开发智能提醒系统,自动推送用药指导和复查通知,提升医嘱执行率,保障患者获得持续、准确的诊后健康管理服务。